日期:2025-07-27 12:47:59
电影《戏台》有一段剧情让人深思:一个送包子的伙计来到戏场后台,送完包子后,无意中对戏服产生了好奇,便偷偷穿上了其中一套,甚至模仿起了唱戏。由于其做包子多年,嗓音自然高亢,他随便哼唱几句,却不料引起了一个大军阀的注意。这位军阀听后误以为他是天生的唱戏人才,便力排众议,坚持让这位卖包子的大嗓门上台演唱,甚至还替换了戏班的台柱子。无论戏剧中的专业演员如何反对,军阀执意要求听他唱戏,并且对剧本内容进行随意修改。
这段情节引发了许多人对于电影的共鸣。一些评论认为,《戏台》用生活中真实的细节进行了艺术的提炼,符合艺术规律,通过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展现了更高层次的艺术表现,让人感到亲切又富有启发。这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形态,才会触动观众的心灵。
展开剩余69%有言论指出,京剧等传统艺术并不是人人都能轻易掌握的,需要长期的努力和修炼,有人甚至打趣说:“京剧是中国的国粹,却有人不以为然,认为京剧不过是最大的地方戏。”然而,这样的想法并没有阻止一些人对京剧的喜爱。在当今社会,京剧虽然被认为是一种高雅艺术,但依然有人质疑是否值得花时间去听。人们常常说不懂京剧,便担心自己显得不懂艺术;然而,若有足够的钱和地位,似乎就能获得听戏的权利,甚至有选择听谁唱的自由。
在《戏台》中,描绘了一位大军阀,虽然可能文化程度有限,甚至不识字,但他对京剧却有强烈的偏好。戏台上的表演形式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他愿意让卖包子的大嗓门上台,给他带来快乐,至于剧本和演员的专业性不再重要。毕竟,作为一个有权有钱的人,他拥有决定自己娱乐方式的自由。这样的情节让人对金钱、权力和个人喜好的冲突产生了深刻的反思。
电影的背景设定在民国军阀混战的动荡时期,而如今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人们不再需要对高位者低声下气,更多的是寻求自己的自由和个性化。或许,像大军阀一样,我们也能以一种“我就任性”的态度对待艺术和娱乐,享受自己喜欢的方式,哪怕这与传统的艺术规范相悖。
《戏台》不仅在表现艺术时充满了现实主义的力量,也让我们看到了艺术欣赏的多样性。在过去的文艺理论中,欣赏艺术被认为是对原作的二次创作,只有具备一定艺术水平的人才能欣赏真正的艺术作品。然而,随着社会的发展,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到来,过去那些经典艺术作品渐渐失去了市场份额。人们的艺术审美水平似乎也逐步下降,很多曾经被视为优秀的作品,反而变得难以吸引当代观众的眼球。
80年代后,武侠小说和言情剧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文化形式,原本推崇中西方经典名著的人们逐渐转向低俗的娱乐内容。就连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作品,也只是获得了约170万的读者,而金庸的作品却能够吸引数亿人阅读。这种变化反映了人们对文化艺术的态度转变,传统艺术作品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理解,而如今,简单直接的娱乐更符合现代人追求轻松的需求。
随着人们对文化品位的改变,社会的整体艺术水平逐渐下降,这不仅影响了个人的文化修养,也反映在社会的不稳定和人们普遍缺乏安全感上。如今,许多人更喜欢街边的麻辣烫,而不愿花钱去享受传统的高雅菜肴——九转大肠。许多曾经屹立不倒的老字号饭店倒闭了,而街头的烧烤摊却红火依旧。即使有人认为烧烤摊不高雅,仍然有成群结队的人排队等候,这让传统与现代、理性与感性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,成为社会无法解答的难题。
这种现象的背后,不仅是社会娱乐方式的变迁,更是人们对艺术和文化认知的深刻变化。
发布于:福建省升富配资-东莞股票配资平台-找股票配资-互联网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